當年買 iPad Pro 想要代替筆電的人,現在怎麼樣了?

2021 年,我花了兩萬多買了一台 iPad Pro。

原因很簡單:
我想要「取代筆電」。

那年,我們都相信: iPad Pro+Apple Pencil+鍵盤保護殼=移動辦公新生活。
寫稿、回信、簡報、修圖、筆記……通通搞定。

但,幾年過去,真的是這樣嗎?

一場關於「理想型」與「現實」的較量

當時的我,是一個剛進設計公司的新人。
每天扛著厚重筆電,擠捷運、進咖啡廳。

看見別人輕巧拿出 iPad,在那邊畫畫、寫字、剪片,
我心想:「我也想這樣,優雅又高效。」

於是,我存了三個月的薪水,入手了 iPad Pro 全套。
當時覺得,這是我給自己的轉捩點。

結果呢?

一開始真的很爽,然後……

  • 出門變輕便,筆電再也不重了
  • 用 Apple Pencil 做會議筆記,有一種「職場高手」的即視感
  • 外出簡報或開會,也很有面子

但很快我發現: 它不是不能工作,而是……有點「卡」。

簡單的修圖或剪片沒問題,
但只要進入多工、要接 HDMI、要檔案管理、要切換視窗……

iPad 的「輕巧」,變成了「限制」。

為什麼大家最後還是回到了筆電?

身邊的朋友也差不多——
用了一兩年後,大多都回去用 MacBook 或 Windows 筆電。

有幾個原因,真的一針見血:

  • ⛔ App 間無法順暢切換,多工效率仍輸筆電
  • ⛔ 真正的生產力工作,例如寫程式、跑資料、處理大量簡報,iPad 始終差一點
  • ⛔ 外接設備或操作細節還是太繁瑣

說白了,iPad Pro 很像一位能力不錯但不夠老練的實習生
能做很多事,但還無法獨當一面。

那買 iPad Pro 是不是白買了?

其實也不是。
很多人現在都把它當成「第二螢幕」或「個人娛樂機」。

  • 看 Netflix、刷 YouTube、記筆記、追蹤靈感,依然很好用
  • 出國旅行、坐高鐵或飛機時,它比筆電輕鬆愜意得多

只是,它沒成為我們當年想像的「筆電終結者」而已。

你的下一台電腦,好像還是電腦。

你現在還在用 iPad 嗎?

這幾年我也變了。
從「追求科技效率」轉向「體驗生活質感」。

我開始懂了:
工具不是萬能,但選對工具,是一種生活態度。

當年的我,買 iPad Pro 是為了效率,
現在的我,留著它,是因為它提醒我曾經想要變得更好。

寫在最後的思考

  • 當年買 iPad Pro 的你,還在用它工作嗎?
  • 它真的取代了你的筆電嗎?
  • 還是,它已經變成一台放在床邊的追劇神器了?

歡迎轉發給那個和你一樣,曾經滿懷期待買下 iPad 的朋友。

Macbook Air M4,我很期待